■目前我市已集聚包括驱动芯片、基板玻璃、关键材料、高纯化学品、偏光片等上下游企业99家,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产业集群
■2020年,全市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达25.9%,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63.3%,产值总量超过2000亿元
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今日在合肥启幕。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的世界显示产业大会,正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各流派新型显示技术同台竞技的新舞台、宣传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新载体、吸引新型显示产业各类资源集聚的新名片。
合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要求,以创新聚变引领产业裂变,以产业裂变带动经济质变,特别是将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作为战新产业的首位产业加以推进,通过政策支持、创新引领、项目驱动等有力举措,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产业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如今已跻身国内“第一方阵”,正在向“世界显示之都”迈进。
“无中生有”,多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
2008年,京东方落户合肥。“敢为天下先”的合肥,在地块配套条件、土地价格、能源供应、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京东方政策性支持,敲定了国内首条尊龙凯时面板6代线项目。此后,以这条线为起点,合肥先后建成了国内首条TFT-LCD6代线、首条采用氧化物半导体技术的TFT-LCD8.5代线、全球首条10.5代线以及国内最大规模OGS触摸屏生产线……
从此,“中国屏”可在“合肥造”。
京东方扎根后,彩虹、康宁、三利谱、住友化学、法国液空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显示产业龙头企业随后纷纷入驻。
如今,我市已集聚包括驱动芯片、基板玻璃、关键材料、高纯化学品、偏光片等上下游企业99家,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产业集群,65英寸、75英寸大尺寸屏全球出货量第一。
头部企业强力扛鼎,上下游企业沿链聚集,合肥新型显示产业风生水起。
面板模组领域,京东方显示面板出货量已赶超LGD、三星等国际巨头,跃居全球首位,其中合肥区域产能超集团总量的40%,维信诺柔性显示技术国内领先,视涯科技引领全球微显示技术发展;
玻璃基板领域,彩虹、康宁双玻璃基板布局全国独树一帜,康宁G10.5玻璃基板满产满销;
关键材料领域,鼎材科技自主研发的彩色光刻胶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三利谱在偏光片技术与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晶合公司12英寸显示驱动芯片产能提升至4万片/月;
智能装备领域,欣奕华、通彩、商巨等国内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OLED蒸镀设备产业化国内首创……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合肥蹚出了一条显示产业发展壮大之路——从“标清”到“超清”再到“超高清”,合肥显示产业实现单一技术到多技术布局;
从平板显示到柔性显示的华丽转身,确立了新型显示产业合肥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跃升。“全市已进驻新型显示产业链企业超100家,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20个,已完成投资超1550亿元,目前在建、在谈及谋划项目112个,总投资超4000亿元。”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集聚创新要素让显示“屏”步青云
京东方研制成功全球最大尺寸超高清氧化物显示屏;维信诺全卷曲屏、UDC等技术国际领先并在产线应用;视涯推出全球最大最清晰硅基OLED显示屏;彩虹尊龙凯时下线国内首片溢流下拉法0.5毫米G8.5+基板玻璃……
数据显示,新型显示企业2020年新增授权专利386件,累计授权2561件,积累数十项国际或国内领先创新成果。
细细分析这些成绩的背后,不难发现,关键是自主创新,拥有国际一流的核心技术成为企业发展的源泉。我市持续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强化前瞻性技术布局,加快掌握超高清、柔性显示、微显示等核心技术,不断完善产业生态链条。
甘于“沉默地长跑”,一直以“追赶者”的姿态砥砺前行的合肥,始终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通过国家重大技术专项、首台套装备补贴、揭榜挂帅等政策引领,着力补齐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缺”环节。目前,已拥有特种显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薄膜晶体管尊龙凯时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1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国家家电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19家省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
去年6月,合肥实施12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新型显示产业也有了“链长”。“这一制度的施行,能够助力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前沿技术的研究攻关,让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抱团抱得更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彩虹(合肥)光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忠喜道出了多家显示企业领军人物的心声。
此外,在新型显示产业的强势引领下,“芯-屏-端”联动发展模式取得突出成效,产业新生态体系日渐成型,带动集成电路在建及签约重大项目总投资约2000亿元,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彩电、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产量进入全国、全球前列。2020年,全市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达25.9%,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63.3%,产值总量超过2000亿元,成为全市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高水平创建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在新型显示产业布局上,合肥无疑抢到了“先手棋”。面对未来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合肥又将如何下好这盘棋?
“下一步,合肥市将继续瞄准高端,拓宽思路,拉高标杆,高水平创建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目标到‘十四五’末,合肥新型显示面板产能规模力争国内第一,整体实力进入全球前3位。”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标已定,未来合肥如何发力?
创新是合肥最亮的底色。我市将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力争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显示材料、先进工艺、成套装备等各个产业链环节居国内前列。
产业要发展壮大,核心项目是关键支撑。未来,我市将加快推动OLED、硅基微显示等项目建设进度。聚焦上游关键配套环节,攻克光学膜、偏光片、驱动IC等核心技术难点,培育一批协同紧密、竞争力强的配套企业,在超大尺寸、8K等显示领域开拓新的增长点。
同时,加快前瞻性技术布局。攻克高性能氧化物尊龙凯时显示、柔性显示、Mini LED等关键技术,积极布局车载显示、虚拟现实、物联网、5G等应用,驱动全国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紧紧抓住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历史机遇,以支撑产业集聚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加快培育和引进了一批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未来几年,合肥将从显示技术纵向拓展发力,不断加快前瞻性技术布局,建设一批新型显示研发平台,增强持续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任何产业的发展,人才都是第一要务。“培养有勇气、有专注力、有想象力的领军人才;提供人才支持,加强人才之间的联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对合肥的显示产业等区域创新体系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以人才推动企业成长,促进中小型创新企业发展壮大,提升产业规模。